央媒:老人烧柴取暖被封炕 过于粗暴(工作存在简单生硬、不细不实)

12月14日,山西运城盐湖区一份处理两名80多岁老人违规用吊炕取暖的通报引关注。通报显示,当地对两老人的吊炕封堵并拆除烟囱,对子女罚款2000元。

新闻一出,引发网友质疑:80多岁老人用传统的柴火烧炕取暖过冬,结果直接封炕,还对子女罚款,这种处理方式是否过于粗暴?特别是在这么严寒的冬天。

众所周知,烧柴取暖会释放有害气体,从环保的角度而言,的确应该禁止,况且大气污染治理是很重要的民生工程。但是,在这项民生工程中,不能只顾形式不重过程,把传统的土炕都给人家拆掉了,结果又没有其他采暖设施可以替代,老人只能受冻。

这种执法现象就是形式大于内容——为了追求某种形式,完成某种指标来伤害老人。在农村的取暖基础设施尚不健全,且电与天然气使用成本如此高的背景下,这种“简单粗暴”的做法确实让老人“寒心”又“寒身”。

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是不是首先应该了解老人的实际情况:如了解老人是否生活困难导致用电用气费用压力大,还是不会使用用电用气制暖设备。

如果确实是生活困难,当地就应将用于农村清洁取暖运营补贴的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向老人倾斜。对贫困户、低收入户等分别给予补贴,解决用不起、舍不得用的问题。如果是不会使用制暖设备,相关工作人员应予以耐心的讲解,而不应该是采用这种强制性、惩罚式,命令式,缺乏人情的冷酷做法。

好在,事后当地乡政府负责人表示,网传罚款的通报系草稿,其实并未罚款。村干部送去电暖器,目前在想办法解决老人的取暖问题。

地方政府在治理散煤污染过程中,要尽可能做到合法、合理和合情。还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更细致周全。既要温暖过冬,又要蓝天白云。因此,这就要求政府相关部门采用因地制宜的原则和方法,真正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才能真正做到政策有力度、执法有温度。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xs_card@163.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